資訊中心
其實糾結于孩子要不要學編程的問題之前,我們應該先要了解一下少兒編程教育的發(fā)展和現(xiàn)狀。
早在上世紀80年代,美國就提出了計算思維的概念,從那個時候編程教育的概念就逐漸普及了,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全球第一款少兒編程語言——Logo語言則誕生在更早的1966年。
Logo是一種解釋型語言,和其他語言不同的是,它內(nèi)置一套海龜繪圖(Turtle Graphics)系統(tǒng),通過向海龜發(fā)送命令,就可以直觀地學習程序的運行過程,很適于兒童學習和數(shù)學教學。因為在當時沒有普及,或者說極度稀少,因此Logo的開發(fā)者還開發(fā)出了實體版的“小海龜畫圖”,孩子可以使用簡易的鍵盤控制器來操縱“小海龜”畫出圖形。
左:鍵盤控制器(左邊)右:“小海龜”
直到2003年,我們現(xiàn)在仍然作為主要的少兒編程學習內(nèi)容——Scratch圖形化編程語言被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開發(fā)出來了,因為操作直觀且形象,迅速被150多個國家的孩子所喜愛。
隨后,少兒編程教育在美國、歐洲多地區(qū)廣泛發(fā)展,2012年中小學開始開設編程課,2016年初,前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在其任職期間,投入40億美金用于少兒編程教育,讓每一個美國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具備最簡單的編程能力。
2017年10月,全球知名開發(fā)人員技能評估平臺HackerRank,就各國對青少年編程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滲透率進行了分析,發(fā)布了《2017 開發(fā)者技能報告》。該報告指出,目前青少年編程教育滲透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(44.8%),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(10.3%)和排名第三的英國(9.3%)。
無獨有偶,日本、英國、澳大利亞、芬蘭等多國先后將少兒編程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課程中,成為必修課程。
在中國,早在1984年,鄧小平同志就指出:“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。”然而由于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、計算機普及等多方面因素,中國的少兒編程教育起步較晚,實際上嚴格意義來說,中國的少兒編程教育主要是由人工智能帶動起來的。
未來的社會中,無論是人工智能、大數(shù)據(jù)、AR等等,都需要孩子們具備一定的編程知識,而且對于新時代的孩子們來說,更為重要的是要具備創(chuàng)新性的思維,且能將所想實踐,能夠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。
其實,現(xiàn)代少兒編程的核心不在于讓孩子會編程,而在于用編程解決復雜問題,就如同第34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金牌獲得者毛嘉怡所說的“編程最有意思的一點,是能解決不少生活中的復雜問題。”
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總會糾結孩子學編程有什么用、用處大不大!就像英語一樣,兩三代人學習英語是為了中國更好的和世界接軌,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世界,也能讓世界更好的了解我們,而編程則是這個時代孩子更好的適應環(huán)境、生活和未來的基礎之一,想通了這一點,也就不需要糾結孩子要不要學編程了!